《精进: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》
root|2022-03-27 18:49:27
盲目的努力,只是一种缓慢的叠加。用持续精确的努力,撬动更大的可能,这便是精进。
《精进: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》为大家提供了时间、选择、行动、学习、思维、才能、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,只要依循书中的方法反复磨练,便可以日益精进,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,找到实现自我的那条成功之道。
1.如果你做一件事的时候,先不去问有没有兴趣,而是先做起来,而且很投入、很专注地做,并懂得如何把一件单向的事变得双向,把一件被动的事变得主动,那么你就可能越做越有味道,一点也不痛苦地坚持做下去。
2.成功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字眼,无数人为了所谓的成功变成了他们原本讨厌的人,而我更相信,只有坚持做一个你所喜欢的自己,你オ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。
3.一位优秀的学习者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提问者,他从阅读、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问题,先解答表层的、容易的那部分,留下深度的、探索式的问题给自己,并在由此问题招致的持续困扰和折磨中开启卓越的心智旅程。
4.一部经典作品,就像一道特殊的光源,不同时代的读者去赏析它时,都会被这道光源照见内心中不管被照亮的部分,即便是同一个人,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它,也会因为想法和境遇的改变而被照亮内心中不同的地方。
5.一部经典作品必然包含了某种接近“事物本质”的东西,也就是某种根源性的东西,所以世间千殊百异的人、事、物,最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。
6.在“心流”发生时,人心无旁鹜、全神贯注,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,忘记了时间的流逝,在这个过程中,人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。当然,人也不可能一直处于心流状态,也需要很简单地放松、闲适,只不过,在时间的“深”与“浅”之间需要某种平衡。
7.获得高质量的休阑满足其实很简单,就是: 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。 保持一项爱好,让它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中慢慢生长,可能会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。
8.而“改造”爱好的一个常见方法,是把对一件事情的“消费型兴趣”升级为“生产型兴趣”。形成“生产型兴趣”可以让你的热爱更加可持续,也是你把热爱变成事业的前提。有“游戏禅师”美誉的著名游戏计师陈星汉,就是因为14岁时玩《仙剑奇侠传》玩到感动落泪,而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。
9.如果你对电影感兴趣,看过很多很多电影作品,那么你就不妨写几篇影评,通过写作影评的过程来收获对电影更深入的思考。实际,只有当你把“消费型兴趣”升级为“生产型兴趣”时,你才会渐渐发现以前没有窥见的门径,发现之前未见的妙处。
10.在从小到大的学校教育中,我们被告知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书本,前人已经帮我们探素出了大务数的知识,我们只要认真读书,理解吸收就可以了。于是不少人养成了一种僵化的照搬书本和理论知识的思维模式,我们会认为,实践中遇到的知识可以从理论中推导出来,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。实际上井非这样。
11.意外结果也许井非本身有务特别,而是在于它落在我们原有的认知之外。因此关注意外事件就是打开我们认知局限性的方法。
12.特别是一本经典作品,往往书里的每句话都有细细咀嚼的价值。对于这样的经典,我们可以用“延展”的思路去想,去假设: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另一个情境中、另一个问题之下,是否仍然适用,仍然精辟有理?
13.我们常常只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相似的部分,因为相似就意味着安全,意味着我们原有的认识无须更改和修正,其坏处就是我们的知识系统无法适应性地扩展。所以我们更应关注不同。
14.一味冲谦自收,容易变成晦黯枯。终身狂放不羁,又往往流于轻薄可笑。 冲谦而狂放的人不多。 谦狂交作地过一生是修堂皇的。
15.“忘我”之说,说而不通。应是:论事毋涉私心意气谓之谦,命世不计个人得失谓之狂。这样的谦狂交作是可爱的,可行的。 不谦而狂的人,狂不到哪里去;不狂而谦的人,真不知其在谦什么。
16.在这个系统里,同时有多种因素发挥作用。一种有秩序的安排,一定是强化了少数几种因素而弱化了另一些因素的结果。例如把学生组织成一个个班级,然后按照班级来教学,是强调了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发展共性,但是也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。
17.那些看似有序的东西,很可能只是把另一些无序的东西遮蔽了而已。世界本来就是杂乱无章的,在某个有限的时空内我们建立了秩序,我们受益于这种秩序,但也产生了“我必须依赖于这种秩序”的幻觉。
18.很务能修改变我们一生的事件都不是我们可以事先规划或者预计的,它们常常是突然闯入了我们的生活。
19.意外、混乱,还有随机性会为我们带来灵感,当然这种杂乱的效果应该是可控的,它应该与有序的工作结合起来,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。文学大师纳博科夫读书的方式,是把不同的书放在一起同时读。
20.“思考像是用网逮鸽子。有时你绝对不能把网拉得过快,否则除了一根羽毛什么也套不到。” 当我们思考一个现实场景中的问题时,如果很快就找到了答案,那么可能意味着这个答案井不周密,只顾及了问题中的某个侧面或者局部。
21.若真要把一个问题所牵涉的方方面面想清楚,则要困难得多,只有少数思维能力极强的人オ能做到这一点。可以说,一个人思考问题的周程度是个人思维品质的主要指标之ー。
22.所以一直以来,我井不认同用“天赋”“智商”这种概念来评估或者预测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可能的成就。因为这些概念都是以一种“固化”的视角去评价他人和自己。也许人与人之间,在先天禀赋上确实有多多少少的差异,但这些差异在可习得和可演练的思维方法面前,都显得不是太重要。一个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大脑在良好思维工具的辅佐下,在持续不断的行动的打磨中,会强大得超出你的想象。
23.特别是对那些教育背景一般、职业技能缺乏、拼爹无望、为人生前途透茫焦虑的年轻人来说,在他们资源本就贫乏的条件下,唯一能的,就是把自己不多的资源(时间、精力、金钱乃至勇气)拢起来,投注到儆一件事情上。专心做好一件事,哪怕这件事看上去极不起眼。三心二意、瞻前顾后、贪多求快、跟风冒进等都是大忌。
24.把毕生的经验总结为这样一段话:“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。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。避免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。保持专注,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,井保持留意新的机会。”
25.发现一本好书,花半年时间抄下来,又花几年时间学这一本书,这是在信息匮乏时代的大背景下,一个求学若渴的年轻人所做的事。
26.事实上,当人在解决现实问题时,更依赖于隐性的知识和隐性的推理。行动科学的另一位大师唐纳德·舍恩认为,“三思而后行”并不一定正确,很多时候甚至可以是“行动先于思考”的,因为“人们的机智行动是高度技巧及复杂推理而形成的,而其中绝大多数又都是隐性的”,因此在行动之后反思,可能会反过来发展我们的认识。
27.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,先不妨试试这三步: 1.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; 2.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,进行校证; 3.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,在此基础上思考出“可能选项”,并进行尝试。
28.在涉及情感、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时,最好的方法是聆听内心的声音。 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,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,最终带你走向目的地的,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,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。
29.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:不敷衍、不迟疑、不摇摆,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,自觉而专注地投入。郑重的态度既不急功近利,也不消极避世,它更像一个孩子所常常持有的态度。 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: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,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、光阴未曾虚度。
30.高收益值、长半衰期事件:找到真爱;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;与“大牛”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。 高收益值、短半衰期事件: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;玩一下午手机游戏;以“扶墙进、扶墙出”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。 低收益值、长半衰期事件:练一小时书法;背诵三首诗;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;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;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。 低收益值、短半衰期事件: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;漫无目的地刷微博;使用社交软件窥探陌生人的隐私。
31.用平衡观点看待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用郑重的态度过好当下的生活,并联结起过去和未来。 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,用未来视角工作,用享乐主义视角生活。 使用“时间之尺”,审视事件的长期价值,尽可能删减非必要事件。 让‘“远期未来”更加具体,为“近期未来”增加挑战。 把握好做事的节奏,区分“求快”的事件和“求慢”的事件。 提升时间实用的“深度”,减少被动式休闲的比例,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。
32.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来学习。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:信息、知识和技能。最差的学习者只接受信息,贪多求广;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,以记忆为目标;高手磨炼技能,只求日日精进。信息、知识和技能本不冲突,只不过技能是终点,前两者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。